木大木大木大
2020-03-31
由505 Games發(fā)行,Remedy開發(fā)的《控制》近期發(fā)布了第一個DLC“The Foundation”,從名字上看,很容易讓人聯(lián)想起創(chuàng)作接龍項目“SCP Foundation”,在實際上手后,它營造的游戲氛圍,確實如“SCP”系列故事一樣,既有趣,又怪誕,還夾雜著些許恐怖。
如果說《控制》的本體是以杰西為主角的,一篇新怪談小說,那么“The Foundation”給我的觀感,更像“典藏版實體書里附贈的非賣品小冊子”,我們都知道,這本小冊子正是典藏版價格超出普通版的原因。
對那些在《控制》評價上,觀點相左的兩派玩家,雖然“The Foundation”無法去掉“不喜歡”玩家群體頭上的“不”字,但確實能在“喜歡”玩家群體的頭上,加上一個“更”字。
關于《控制》的“新怪談”風格,想要介紹的話還得另起一篇,為了方便理解,我們用一句話概括,“用科學方式解釋超自然現(xiàn)象”。雖然這聽上去是個無稽之談,但在故事中,出現(xiàn)大量現(xiàn)實設定,無疑更容易讓玩家/觀看者產生聯(lián)想,從而增加代入感。
《控制》本體的故事發(fā)生在“太古屋”,玩家們從新任局長杰西的視角出發(fā),聽了一個關于杰西自己的故事。到了結尾,杰西成功地在控制局力挽狂瀾,奪回了“控制權”,成為真正的局長,而我們所聽到的故事也戛然而止。
圍繞杰西展開的線性主線流程,以及一些不完成也沒關系,沒有交代更多世界觀的支線,還有一些碎片化的收集資料,就是《控制》本體的全部劇情內容。
至于戰(zhàn)斗,雖然有了基于超能力設定下的浮空設定,但還是立足于傳統(tǒng)TPS玩法下“掩體射擊”的核心。即使優(yōu)秀的北極光引擎讓戰(zhàn)斗十分暢快,但卻并沒有產生讓人“眼前一亮”的玩法。
所以在結局真的“戛然而止”后,玩家們順其自然地期待起了DLC內容,畢竟基于類似“SCP”設定衍生的“聯(lián)邦控制局”,有太多可以“講上那么一講”的故事。
所以,“The Foundation”的劇情雖然仍發(fā)生在“太古屋”中,但明顯地在為《控制》本體做一些“查漏補缺”。比如,本體故事中,除杰西以外的控制局人物形象,都不怎么豐滿。
相信當玩家在游玩本體內容時,甚至通關后,都不會對杰西以外的角色,產生什么深刻印象。這是主線聚焦于敘事,忽視配角形象塑造的不足。自始至終,玩家只是扮演杰西獨自一人“神擋殺神”,控制局的其他角色,只是幫助我們推進劇情、了解設定的工具人。
但“The Foundation”明顯想要讓我們更了解控制局本身的故事。
DLC任務中,明顯有了更多控制局其他角色的信息,無論是如今的同事,還是已經不在的前輩,都有一些聚焦于其個體本身的敘事。
舉個例子,某個任務需要玩家收集散落在各處的工作證,但在給同事共享這些證件時,聊天中就出現(xiàn)了對方對“集換式卡牌”的一些愛好,而一些循序漸進被玩家收集到的,來自同一個過去角色的錄音,則體現(xiàn)出了該角色個人曾經的內心活動。
顯而易見,Remedy希望通過這些手法,塑造出更加全面的控制局形象,并非局長杰西個人,而是更多角色們的內心世界,乃至他們的故事。
在補全世界觀之余,一些設計也讓杰西不再像從前那樣,總是孤軍奮戰(zhàn),玩家甚至可以給屬下們打電話,從而“搖人”幫忙,這當然更加符合“局長”身份。
盡管Remedy致力于將控制局整體構建得更加真實,給玩家?guī)砀迂S富的游戲體驗,但一些你在本體中遇到的問題,仍然會在DLC中遇到。不過,這些問題都確實被制作者觀察到,并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變化。這些變化中有成功的,也有不那么成功的。
比如,雖然《控制》給玩家提供了大量可使用的超能力,但實際戰(zhàn)斗時最為實用的,還是最基礎的“意念投擲”。于是,為了強化超能力的存在,以及在實際戰(zhàn)斗中的作用,DLC在任務伊始,就為玩家準備了一次能力選擇,“創(chuàng)造”和“毀滅”。
兩種能力都作用在“地形改變”上,因為《控制》具有的銀河城元素,玩家在本體中就可以根據不斷解鎖的新能力,體驗到更多游戲內容,而DLC中對能力的不同選擇,自然會對玩家后續(xù)的游玩過程產生影響。
兩種能力都不復雜,在戰(zhàn)斗中擁有不同作用?!皠?chuàng)造”可以在地面生成防御壁或尖刺,“毀滅”則允許玩家用武器擊碎敵人所處的地面,聽上去十分酷炫,但實際游玩時,你還是能夠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。
使用能力的“特定環(huán)境”,當然是制作者有意設計。相比較“投擲、護盾”之類可以隨時作用的能力,被“安排好”的能力顯然沒那么實用。不過,不同能力選擇產生的不同探索方式,確實會給玩家?guī)韮煞N不同的體驗。是“毀滅”地形阻隔長驅直入,還是“創(chuàng)造”地形步步為營,全部根據玩家自己的選擇產生。
當然,DLC中除了新的超能力,也有一些新的“能量體/收容項目”,比如“點唱機”。
“新怪談”風格有無數的素材可以被選用,而一臺擁有傳送能力和時間限制的點唱機,顯然很貼合一種游戲模式,“有時間限制,在新地點進行的探索”。
和本體中雞肋的“委員會對策”,或總在不該出現(xiàn)時出現(xiàn)的限時任務不同,“點唱機”的使用權掌握在玩家手中。而它的衍生任務,甚至擁有高于本體的可玩性,這不僅在于加入的時間限制,還因為有了難度選擇。
玩過的人或多或少能夠理解,《控制》本體的銀河城元素,并沒有給它帶來重復游玩價值。過于集中的本體故事,以及過于松散的資料收集,讓本體的游玩有些“一次性”。即使對于那些喜歡碎片化敘事,仔細查看每條文本信息的玩家,《控制》的本體也確實沒那么“耐玩”。
但DLC“點唱機”加入了本體沒有的難度選擇,這讓《控制》多了一些其本體欠缺的,重復游玩的價值。而更重要的是,相比較于本次DLC中“點唱機”為我們帶來的系列任務,它的設定為后續(xù)的DLC增加了更多可能性。比如,未來玩家是否可以使用“點唱機”,去到更多場所,像是“亮瀑鎮(zhèn)”什么的。
“The Foundation”的表現(xiàn)并沒有超出我的預期,一如既往的Remedy風味敘事,以及北極光引擎的優(yōu)秀表現(xiàn)力。但讓我驚喜的是,出現(xiàn)了更多風味十足的“SCP”元素,比如本體就有,但DLC為其補充了更多內容的電臺——“美國之夜”,就讓我十分沉浸。
《控制》的世界正在緩慢生成,對本體進行“查漏補缺”的DLC證明了這點,而Remedy正在有條不紊的填充著這個屬于他們的,“SCP”風味濃郁的“宇宙”。雖然這個“宇宙”如今來看實在有些小,也并非十全十美,但只要你沒有“光敏性癲癇”之類的問題,始終不妨一試。
控制
Control 京ICP備14006952號-1 京B2-20201630 京網文(2019)3652-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/未成年人舉報:legal@3dmgame.com
CopyRight?2003-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021-54473036) All Right Reserved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